以人类发展为视角理解东西方建筑的不同

时间:2021-10-05 17:51:38 浏览量:

黄上君

摘 要:伴随着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建筑的功能从最基本的可使用性逐步向艺术性发展,而两者兼备的建筑实体也成为了人们对生活、自然的理解以及社会变化的一种物化体现。建筑演变发展的实质其实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记录。为理解从古至今东西方建筑的不同,文章从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不同的社会延续核心、不同的群体特性进行了诠释,并对日后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短的预测。

关键词:建筑艺术;社会发展;自然观;群体特性

自人类历史有迹可循以来,我们根据所得文物可知,人类会尽可能地利用周遭的物体记录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表达和记录人们所思所想的物质形式越来越多。这些物质形式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体系,人们总结出了体系内的通用技法以及理论——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众多派别,如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等等。无论何种派别,大部分艺术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已经摆脱了对于生活实用性的考虑。但其中的建筑艺术因为自身特殊的载体,仍然保留了其从诞生之时就具备的实用性。建筑艺术作为种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特殊艺术,在和其他艺术种类相比时,可以更加具象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思想认知上的变化,建筑艺术也成为了社会生活和人类认知的一种物化表达。因此当我们探究东西方建筑从古至今在建筑形式、建筑种类等多方面的不同时,就会发现其根源在于建筑背后所代表的不同社会变化和使用群体的不同特性。

一、对东西方建筑不同的理解

在这部分中,文章将以不同的社会发展以及群体特性为切入点,理解东西方建筑呈现出来的不同,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

在对比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不同之处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两种建筑艺术创造出的截然不同的空间类型。以存在最为广泛、存在数量最多的住宅为例: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类型繁多,从南到北建筑形式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但无论何种住宅形式,中国住宅建筑的形式多为边界围合成为院落,如北京的四合院、河南的窑洞、安徽的四水归堂[1]。这些建筑形式都表明了中国建筑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对外封闭性以及在内形成一个积极的室外空间,相较于国外住宅建筑,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多注重建筑本身内部的空间利用。以维琴察圆厅别墅为例,西方建筑一般会在场地中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对外体现出开放性,并在场地中预留出一定的面积作为欣赏建筑的广场,当场地面积不够大时,则很有可能形成消极的户外空间。而要理解空间对外开放或者封闭这一概念,就需要先探究中国与西方在文明开始发展之时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中国的文明起始于黄河流域,是世界上典型的河流文明,并且其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较为平坦肥沃的东南沿海地区。先民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定居下来,并且依靠着黄河、长江发展出来了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物质来源的华夏文明。因此文明的每个个体为了在这种平坦肥沃的环境中保护家族成员,以及避免自身劳作得到的口粮被盗、被抢的风险,便会利用围墙等建筑形式加强对外防护。反观西方文明,其文明起始于希腊,而希腊地处于欧洲与地中海的交界处,土地多以岛屿的形式存在,并且大部分岛屿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在世界文明当中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文明需要延续,需要有物质资源不停地输入,而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则是主要以航海贸易业为资源获得方式。相较于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河流文明,这种以贸易为主的海洋文明有着较强的人员流动,并且在群体内部有着较为充分的人员交流。因此在西方,一般的建筑无需做出防御性的设计,而是留出一定的面积作为欣赏建筑和商贸往来之用。

除此之外,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对建筑的影响不仅作用在建筑的对外形式上,它更大的作用在于影响到了社会群体对于大自然的认知,并在建筑艺术方面有所体现[2]。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中国社会中,先民们常常对天祈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这是因为古时候的农业生产基本完全依靠气候和天气,人们无力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只能对天祈祷。因此,在中国即使是社会中的位高权重者,也会建立祈年殿这种建筑去为国祈祷,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群体在对待自然时总是秉持着一种敬畏、崇尚之情。与中国文明不同的是,以航海贸易为主要资源获取方式的西方文明,需要在海上学会克服各种海浪等不利的自然因素。希腊先民虽然也会在航海前祭拜海神波塞冬,但有一大部分群体会在出海时祭拜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希望他可以帮助他们的船只抵御各种风浪。这些都表明处于西方文明中的社会群体对待自然时是一种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征服态度。而建筑艺术相关的文字也记载了这种对待自然不同的认知,其中园林艺术最为明显。我国明末造园家计成在经典的园林艺术著作《园冶》中就曾写:“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文字都描绘了中国园林宛如自然的特点,都表达着中国的社会群体崇尚自然、希望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愿望。而西方的园林多以完美的几何图形而闻名于世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凡尔赛花园这类规模宏大的宫廷式园林[3],其标准的几何图形表现了西方社会对自然的理性表达以及控制、征服自然的欲望。

(二)不同的社会延续核心

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已经在建筑艺术的空间布局以及其所表现的自然观方面产生了影响。但在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延续核心也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建筑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一个社会文明得以延续是因为这个文明的世世代代都在讲着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许是传说,或许是宗教,也或许是某些主流价值观。它在西方社会中是以圣经为核心的基督故事,在中国社会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礼制观念[4]。而这个故事的不同内容对东西方建筑在表现主题、空间组织上产生了不同方向上的深远影响。在西方建筑中,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还是饱满集中的罗马圆顶,都表现了西方的社会群体想要与自己的神产生交流的愿望,而其建筑饰面上的内容则是以基督教故事为主,同时建筑元素也多用一些宗教图案如玫瑰花窗、彩绘马赛克等。并且在整个城市建筑群当中,西方城市投入精力最大的也莫过于教堂建筑,教堂建筑在整个中世纪的城建当中一直是城市的控制点。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少出现统领整个城市的制高点建筑,起到把控作用的多是散落在城市当中供奉先祖的祠堂,并且在建筑空间组织上严格体现了大家长制的社会法则。例如被现今世人常说到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来源于这种社會延续核心下四合院内的空间构成,这里的“二门”即为在传统中限制女子活动的四合院垂花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的饰面上多采用弘扬传统礼制的彩绘和浮雕,也体现出了社会延续的核心故事不同导致的与西方建筑的极大差异。

(三)不同的群体特性

社会发展基础和社会延续核心都从根源上导致了东西方建筑在进入现代之前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在进入现代之后,建筑艺术增添了高层建筑这一种类。人类发展至今,社会的发展基础虽然起源于河流文明和海洋文明,现在已经逐步迈向下一个阶段,而延续至今的社会核心故事似乎还无法踏足于高层建筑这一新的建筑领域。但我们在对比当今中外建筑大师的作品时,仍然可以发现其中不同的内质[5],这些被认为是来源于中外不同的社会群体特性,而群体的特性其实仍然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和延续核心长期影响下形成的结果。与西方的社会群体善于利用理性逻辑去思考、利用技术去控制环境的特性相比,中国的社会群体也仍然保留着从古至今延续的自然观以及传统礼制的精神内核。生长在中国的本土建筑师王澍和马岩松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些观点,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通過现代技术回顾了中国园林的野趣,而马岩松也逐步在尝试通过非线性建筑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乐趣。西方现代建筑师则以库哈斯和比雅克为代表,他们都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利用强有力的几何形体进行了结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高层建筑感受到,中国的社会群体特性促使着建筑师尝试利用技术去延续传统,而西方现代的高层建筑则记载着他们重视理性技术的群体特性(图1、2)。

二、结语

由于东西方文明存在不同的发展方式,在与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磨合的情况下,产生了较大差异的东西方建筑,建筑艺术的多样性也正是来源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逐渐趋同,这标志着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很有可能在逐步缩小。但每个社会群体的特性不会消失,文明延续的核心仍在世世代代讲述,我们可以相信的是,东西方建筑艺术中核心内质的差异仍然会以另一种内化了现有技术的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1]何青.浅析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差异比较[J].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12(24):288.

[2]王涵涵.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艺术比较:以古罗马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例[J].艺术品鉴,2014(11):23,25.

[3]叶辛.十八世纪东西方园林差异及文化溯源:从威廉·钱伯斯《东方造园论》引发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77-81.

[4]陈柏林,蒋涤非.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中西方建筑差异性探析[J].中外建筑,2019(6):29-31.

[5]张晶,刘松茯,刘景山.从大师作品中解读东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差异[J].城市建筑,2019(8):115-117.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自然观社会发展 李家大院建筑艺术特点探究艺术科技(2019年13期)2019-11-23学习欣赏中外美术作品心得体会东方教育(2018年6期)2018-04-19探究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建筑建材装饰(2013年10期)2017-06-26论自然观的演变及其当代反思东方教育(2017年5期)2017-06-20怀特海的自然哲学江淮论坛(2017年1期)2017-03-14浅谈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新课程·上旬(2015年8期)2015-09-10中国能源安全及对策财经科学(2014年10期)2015-04-21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8期)2011-12-31

推荐访问:东西方 视角 理解

《以人类发展为视角理解东西方建筑的不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