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0-03-13 14:00:43 浏览量:

  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

 **县民政局

 (2016年7月15日)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诱发村干部腐败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因素。从近年来我国查处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都与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模式,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民自治管理,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村级财务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资产变相流失等现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无序的问题不但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

 村民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直接参与农村自治管理,逐渐认识了现代民主运作的基本制度、基本技术及基本程序,提高了村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民自治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村级民主管理,推

 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它有利于调动广大村民的参政积极性,让村民真正的当家做主。让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之中,最大限度的释放他们的干劲、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的实施对村干部对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遏制村级财务混乱,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直接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是对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三、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三资”管理重视不够。

 不少干部认为“三资”管理情况复杂,直接触动少部分人的利益,不好管理,出力不讨好,因而不愿抓、懒得抓;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村集体财务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后,村干部很难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片面认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村集体

 “三资”管理不重视,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二)对“三资”家底情况不明。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收入等,存在的形式复杂多样。许多地方存在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不全、不细,没有一本完整、准确的明白账。因此,无论是村干部、村民,还是业务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具体数量和价值都不是很清楚,造成“三资”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三)对“三资”管理力量不足。

 目前乡镇“三资”管理中心(经管站)的人员都是兼职,负责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就一两个,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村报账员更换频繁,导致业务熟练程度不够。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使一些经管人员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四)对“三资”管理不规范。

 目前虽然实行村财乡代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有了加强,但在集体资金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资金违规滞溜账外,规避财务监管,收不入账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按照有关规定,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但有的村将招待费超转嫁到其他费用中,致使村级招待费隐性存在。三是部分乡镇在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处置等方面没有严格操作程序,在处置资产资源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费用入账不及时等现象。四是按规定虽然都要进行村务、财务公开,但由于制度缺失,监督不力,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致使农民无法完全了解本村的村务、财务情况,致使公开流于形式。

 (五)对“三资”管理监督不力。

 一是监督部门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干部的经济问题;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纪机关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机关不便查处。二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他们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有私心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乏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 大事不开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造成班子内部不力。四是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四、农村“三资”村民自治管理的实现途径

 对于提升村民自治在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的参与积极性和管理能力,探索村集体

 “三资”村民自治管理新路子,“四化”监管是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的转变,提高农村“三资”监管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决策,管理民主化。

 保障村级民主决策权。建立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切实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务公开。在三资的管理使用本村村民提出提案,并由村党支部进行初步审核;对经审核通过的提案,由村两委商定初步方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并广泛征求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表决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表决方案进行表决,并形成书面决议;村班子对表决通过的事项作出公开承诺,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内所有账目进行审核并签字盖章,并对理财议事结果进行公示,使村级理财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二)“三务”公开,管理透明化。

 为了增加“三资”管理透明度,严格实行政务、事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相结合,对于日常性的工作内容,按年度、季度、月份予以公开,对于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做到即时予以公开,最大限度地公开村干部的职责、权限以及村级决策情况,杜绝暗箱操作。

    (三)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

 一是实行驻村廉政监督员制度。通过镇村双向选择、群众集中评议、组织认定等程序,挑选镇街机关干部作为驻村廉政监督员,加强村居监督。二是规范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建立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在坚持村级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村级资金、账目双代管。三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月查季评,对公开不及时的通报批评。村级重要事项讨论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驻村廉政监督员监督村务决策执行情况。

 (四)网络监管,管理信息化。

 积极推行科技防腐,把制度交给机器,实现监管的刚性化、硬约束,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和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化,对村级财务收支、资产变动、资源处置实行动态即时化监管,随时掌握“三资”信息,及时做好监督工作,构建了“县级监控、镇(街道)监管、村级公开”三级电子网络监管系统。

 /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村民自治 探索

《农村集体“三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