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学生非认知领域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1-06-01 19:57:44 浏览量:

作者简介:宋吴越(1993-),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商法。

摘 要:面对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及复杂的未来可变性,个体单纯的认知能力提升不足以支撑学生发展,而非认知领域能力与认知能力齐头并进才是发展的关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理论作为世界通行的教育理念,提倡世界范围内的素养导向及课程改革,更加关注非认知、通用性、可迁移的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基于该教育理念,提升学生非认知领域能力,本文认为需要从提升社会性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以及情绪情感能力之三个维度进行展开。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理念;社会性;实践与创造能力;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37

非认知领域能力对学生发展及高校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个体应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剑桥大学关于“未来被淘汰概率”研究显示,若个体具备以下三种技能,将很难被未来科技所取代:(1)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人情练达的技术;(2)同情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能力;(3)创意能力,这三类能力无一例外都属于非认知能力。因此,个体仅发展认知能力是不够的,非认知能力才是让个体拥有应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及未来可变性的关键技能。

大学教育却往往忽视非认知能力在个体发展、职场竞争以及人力資本回报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统计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能力的注重领域极不对称。其中,专业技能依然最受高校及大学生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然而,道德修养、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与刻苦精神等被用人单位与现代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高校及大学生求职者忽略。

究其内在根本原因,一方面,学生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快速过渡到高等素质教育,缺乏非认知能力重要性的意识导向;另一方面,普遍高校存在强调“教与学”相关的认知能力培养,却弱化育人作用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维:简单把学习看作是纯粹的个体认知的过程,却忽略情感领域、动手技能领域相关的非认知能力。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同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及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认为非认知领域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提升社会性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以及情绪情感能力之三个维度进行展开。

1 社会性能力之维度

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须将“社会性”理念及社会参与度融入学生的学习与日常中,实现外部世界、内部世界及人际世界的相互关照。高校学习与生活不应是理论知识的刻板被动输入,相反,学生应该是社会情境下的行动者、接受者、输出者。高校可以从增强社会性意识、将社会感知性有效融入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学生社会性能力维度的加持。

其一,改变教学及管理理念,高校须提高对于“社会性”理念的重视,加强社会情景同高校的关系:学校虽不同于外在社会,但学生学习与生活皆发生在一定社会性情境之中。高校须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应对未来可变性的社会型应用人才为教育核心。其二,改进课程和学习设计,增强学生的社会感知性,将社会性的必备要素嵌入学习中,同时,高校教师需要明确“要把学生带到哪里”,重视“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课堂所学皆能在社会与未来得到运用与发展,实现学以致用。其三,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加学生社会参与度;高校须加强责任意识思想教育,将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效连接,将社会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学生以社会需要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 实践与创造能力之维度

为了保证布鲁姆教育理念中非认知能力领域之动手技能有效发展,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提升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复杂的现代社会,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顺应个体的独特性,应对多变的未来可能性。

从实践性维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邹广严校长提出:为保证非认知能力培养,要在原有“五个课堂”的基础上,强化“三大培养”,其中体悟培养既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体悟培养的关键在于“亲历阶段、成形阶段、检测阶段、反思阶段”,四个阶段的有效开展与落实。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普遍高校往往提供诸多实践教育机会及平台以实现“亲历阶段、成形阶段”,但是“检测阶段、反思阶段”的效能才是最为重要且最难保证的,改革创新中也最应引起高校重视的。以高校毕业实习为例,实习课程是“亲历阶段”到“成形阶段”的进阶,但实习结束后往往缺乏系统的“检测阶段”与可指导的“反思阶段”。实践后探讨分析、疏导解惑的课程与检验环节缺失,以至于学生在实践中普遍遇到的“非认知领域困惑问题”无法快速应对、纠偏改良。

对此,高校可以通过从增加反思阶段的课程设置,同时实现测评阶段的科学化、多元化予以改革。

从创造性维度,真正的高校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即发现其最强能力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强能力的创新性发展。现实生活中,环境及文化往往在大众心中决定了一种学习类型优于另一种学习类型,中国传统观念里接纳成绩优于一切的学习类型,但是对于实际的学生自身而言,真正高效有利的学习发展方式应该是顺应个人自身的适应性及独特性,以实现创造创新性。智力也不该是仅以统一的认知能力作为测评对象,相反,个体应该有目的地塑造、选择自身适应性的知识和技能。据此,高校教育理念及教育设置中,须加强创新创造、长板原理的意识及运用,即发现学生个体优势,并将优势予以提升培养、创新发展,结合自身长板以最大可能地实现学生创造力相关的非认知领域能力。

3 情绪情感能力之维度

布鲁姆教育理念除了将认知领域、动手领域作为教育目标外,同样强调情感领域的发展。高校须重点培养学生情绪情感能力,让学生具备发现幸福所在、追求幸福的素养性格,追求的过程中保持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情绪情感能力和素质是高校能够教且学生必须学的。

高校需要伸出有形的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干预、帮助;高校教师更需要严于律己,立德树人,从师风师德做起,营造良好校园风气。通过强化学生十大习惯、加强明德教育、建立良好風气和示范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培养、熏陶培养。

情感教育绝非知识概念性导入,也非教给学生需要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去获得良好品德,教育真正目的而是在于获取良好情绪情感的性格能力及价值取向。正如布鲁姆情感领域高阶层的教学目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而非低阶层的接受与反应。因此,教导途径绝非道德价值是什么,而是实现思辨、反思自我,让学生发现圆满具足的自我、当下即完整的自我,才能对周遭心怀感恩、充满善意,才能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性格。

非认知领域能力是高校的重要教育目标,是学生应对社会与未来的核心技能。非认知能力及认知能力共同发展,才能造就高校与学生的未来核心竞争力,单纯强调认知能力,忽视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必然导致教育与个体的严重缺陷。布鲁姆教育理念重视非认知性、可迁移性、通用性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需具体通过提升社会性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以及情绪情感能力之三个维度,才能真正科学实现非认知领域能力的有效加持。

参考文献

[1]邹广严.大学应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育[N].腾讯新闻,2020,(08).

[2]邹广严.培养三大素养 提升三大能力 运用三大对策 迈向成才成功[J].锦城活叶文选,2020,(09).

[3]祖霁云,Patrick Kyllonen.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测量[J].中国考试,2019,(09)

[4]谢永祥.非认知能力对学业成就的阶层异质效应:回顾与评论[J].上海教育科研,2020,(10)

[5]v张海玲.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06)

[6]赵俊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概念——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7]陈佳琦,郭涛,张培培,等.大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经济管理文摘,2020,(07).

[8]李岫泉.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测评初探[J].辽宁教育,2013,(08).

[9]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R].2015,(05).

猜你喜欢 社会性情感教育 社会性死亡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the Walking Dead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0年6期)2020-12-21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奥秘(2019年12期)2019-12-27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剖析学周刊(2019年26期)2019-08-27试论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爱的教育新一代(2019年9期)2019-08-18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论《诗经》弃妇诗的情感教育价值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6期)2016-11-21论社群主义的人权观理论与现代化(2015年5期)2015-10-08

推荐访问:分类法 认知 提升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学生非认知领域能力提升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