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中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性

时间:2021-08-08 11:03:06 浏览量:

教育过程中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性

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激励的教育形式最能体现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期望学生继续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

一 翻看近几年的教育类刊物,发现人们对表扬情有独衷,探讨表扬的文章不在少数,论述表扬之益处不厌其烦,大有教育方法唯有表扬、表扬可以解决学生一切问题之趋势,而对批评却是冷落再三,恨不能将其打入冷宫,即使谈到,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呈羞羞答答状。“‘不批评’教育的尝试” ,纵谈 ‘无批评教育’” ,“无批评日学生喜欢” ,即为此例。实际上,批评跟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虽其表现形式和具体方式有差异,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路有崎岖平坦,人有优点缺点,不是要不要批评的问题,而是该不该批评和怎样批评的问题。勿庸置疑,从人的发展历程和教育实践来看,批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是表扬所不能代替的。

第一,导向作用。通过批评,指出学生缺点错误之所在,阐明其言语行为规范,唤起学生新的认识需要和成就需要,并确立起行为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品行朝着社会或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二,驱动作用。正确的批评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言语行为、活动方式与社会要求和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使学生将内在的要求外化为积极的有社会价值的行为。

第三,矫正作用。批评能引起学生调适自己的言语行为,矫正不良态度及行为反应,人的行为矫正往往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提示,因为有许多不良言语和行为有时自己也很难意识到和重视它,更谈不上自我改正。通过批评,教师可为学生确立自我矫正的参照指标,增加压力感,使其及时进行自我矫正。

第四,维护作用。学生的品行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批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安、懊悔、挫折,甚至悲伤、痛苦的心理体验,学生的心理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成熟,认识更加全面,情感更加深刻,意志更加坚强,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表扬、奖励,处处“歌舞升平”、阳光灿烂”,学生的心理就会因缺乏刺激的多样性,变得简单、幼稚、脆弱,难以承受一定的风雨,稍有挫折,便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据报载,一中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你怎么不完成作业?以后一定要按时认真完成作业”,此学生便回家喝了农药。于是,有人便一个劲儿地谴责教师如何如何,难道老师不应该说几句吗?批评何罪之有?问题恰恰说明这个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和缺少接受批评的经历。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批评丰富了学生的心

理刺激,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品行发展。

第五,警示作用。批评不仅使被批评者个体受到教育,而且对其他学生具有警示作用,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使学生群体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改善,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 批评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教育方法,教育者尽管大胆而又慎重地运用,但并不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批评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学生,无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行发展,背离了我们的良好愿望和最终教育目的。因此,要发挥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其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改过迁善、健康发展,教育者就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端正批评的态度

首先,教育者应对批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批评是教育学生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正如前面所言,它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品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表扬,就有批评,学生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就像花木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杈剪枝,这样,花木才长得好,花儿才开得妍。当然,不要把批评跟挖苦、讽刺、体罚混为一谈,否则便是对批评的严重歪曲和极大亵渎。若对批评的认识不到位,运用批评可能就会陷入盲目性,其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教育者对批评应该有良好的愿望和期待。不可否认,大多数的教育者对学生的批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良好的愿望和期待,若被学生认同、接纳,批评便会在学生身上发生奇迹般的效果。也许有时在最初的时间内,学生认识不到教育者的用意,对批评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当他一旦认识到教育者的良好愿望和期待时,便会与教育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和感情的共鸣,激发出高涨的热情和巨大的潜力,自行改进缺点错误,向着教育者的要求迈进。古时孔子的学生子路“闻过则喜”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再次,教育者运用批评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批评学生是教育者提出教育要求,贯彻学校教育思想的一种方式,是正当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法和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正当的教育教学权利” 。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进行批评,加以制止,促其改过,这要比放任自流,让其铸成更大错误要好得多,这恰恰是教育者极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媒体的不当报道、“现代教育观念”的冲击,学生情绪化的影响,使得人们认为批评教育已经过时,使用批评是一种无能和素质低下的表现,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于是,许多教育者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放弃了对学生的批评,即使运用批评,也应当“和颜悦色”、“润物无声”,不能太严厉,不能引起学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伤害和不尊重。实际上,学生因此失去了许多认识错误、明白事理、矫正行为的大好机会。当然,批评要大胆,并非就是莽撞、胡来,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和所发生事情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慎重选择。要知道一次不慎重的批评,或者激化师生间的矛盾,

或者促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无疑会加大下一步教育的难度。因此,既要大胆地进行批评,又要慎重地进行考虑,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明确批评的对象

批评的目的是使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明确批评的对象,使批评成为学生的适宜刺激,被学生所感受、接受,并自觉地转化为自我行为的要求。学生的遗传素质不同,家庭背景有差异,社会影响不一致,个性特点就不一样,再加之现实情景复杂,其错误的性质、错误的程度、错误的原因就会有别,因此,了解研究学生,把握错误的事实,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方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促使学生内部矛盾的转化,切忌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批评。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明确教育的对象,就无法进行教育,更谈不上取得成功。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个性不同,根据具体情况,既可急风暴雨式地批评,也可绵绵细雨似的滋润,只要适宜学生,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批评就是有价值的。批评是对错误的批评,错误是学生犯的,所以批评必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比如,对待开朗、坦率的学生,教育者批评拐弯抹角、云山雾罩,就会使学生厌烦或发生误会,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批评,则易于接受;对于聪明、爱面子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予批评,则会使他感到丢尽脸面、无所适从,而暗示性的批评,则可能使他们心领神会、不动声色、默默改正;对于专门与教育者对着干,以顶撞教育者为乐的学生,教育者千万不要与他们来个“针尖”对“麦芒”,但也不要怕他们,批评要严厉,要充满感情,言语要谨慎、循循善诱,使之讲出心里话,发出心中气,然后指出其继续错误的不良后果,并表示愿意为其下一步的发展、获取成功,进行指导,提供帮助,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教育者的威严与真诚,自觉地接受批评、转变态度、改正错误、促进发展。由此可见,了解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是对学生进行批评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批评效果的必备工作。

3.把握批评的时机

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抓住时机,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机把握得准是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大小、时间、地点不同,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批评就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择机而行。既不能操之过急,弄巧成拙,也不能贻误时机,后悔莫及。因此,该及时批评的就不能延时批评,及时的批评,常常是学生认识转变、奋发进取的“清醒剂”和“稳定剂”,使学生及早冲出迷雾、悬崖勒马;若不及时进行,而要等到学生多次错误后再进行“秋后算总帐”式的批评,这样,不同时间、性质各异的错误就被混淆在一起,学生接受批评时,很难对自己的错误产生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对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都不很清楚,教育效果就打了折扣。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以致于不断地加以累积,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和行为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难度就相当大了。当然,对学生的某些缺点错误,也可进行“冷处理”,相机择时再进行批评指正,以避免与学生打

遭遇战。在遭遇战中,师生情绪波动大,教师不能理智地批评学生,学生也不能理智地接受批评,学生明知自己有错,但碍于面子很难当场认错,更谈不上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弄不好甚至与教师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批评教育,一律及时进行,也并非上策,有时延时进行也可能更为有效、妥当,关键是抓住时机。

4.注意批评的强度

“教不严,师之惰”,学生有缺点错误,不能听之任之,而应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罚,但一定要合理适度、恰如其分,方能使批评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在学生内心找到突破口,引起他思想认识发生变化,加快不良行为的纠正。为此,教育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大小、原因以及相关因素,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并以事实为根据,从爱心出发,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所承受的限度,阐明其错误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使学生产生认可心理,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一般来讲,小错误小批评,大错误大批评,批评的程度与错误的程度相一致。如果有的教育者为了显示权威和表现严师风度,批评过于严厉,学生难以接受,学生的情绪可能被激化,学生的自我判断力会发生扭曲,失去了对自我的客观把握,要么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缺乏自主性,要么变得与教师严重对立,不计后果,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当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任意缩小,也是不妥当的,会使学生难以认清其错误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无疑会纵容或助长学生的错误倾向,使其错误变为一种痼疾而难以改正和解决。这对于教师来讲,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

5.控制批评的频率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存在缺点、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换句话说,青少年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但这并不是说,学生错误越多越好,批评越多越有效、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面对现实,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也不能随随便便、任意批评,而要对批评加以一定的控制,适量进行。这样,既可使学生认识错误、提高觉悟、调整行为,又可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习得处理挫折的经验,提高心理承受力、完善人格。否则,学生出现多次错误,教育者只是保持沉默,或偶尔说几句,难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警戒,学生就会变得对自己的错误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然,过多的批评也是不恰当的。青少年学生自尊心比较强,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教育者的肯定性评价应该占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种满足感、成功感和自信心。许多教育者无视这一事实,不考虑批评的必要性、具体性、实效性,不对学生的批评加以控制,对学生采取“梅雨式”空洞、乏味、重复性的批评,特别是缺点比较多、常犯小错误的所谓的“后进生”,似乎整日、整月、整年都在批评声中度过,且这些批评的声音有些“走调”:“你怎么这么差劲”、“你就是不行”、“做得太坏”。这种教育者的多次否定性评价,会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我就是比较差”、“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做不好”,从而导致学生自卑感的产生、自信心的降低,以及消极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衍生,远远背

离了批评教育的目的。因此,批评要慎重、适量、加以控制。凡无须批评的就不要批评,有些问题是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过于注意并进行批评的效果并不明显,顺其自然有时会迎刃而解,类似的情况就应多进行交流,而不是批评;学生对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如果已明确地意识到,且伴有内疚、后悔、痛心等情感体验,并已暗下决心、发愤努力、默默改正,也就无须进行批评;只有当学生还未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而且还有继续不良行为的倾向时,才给予批评。且不可凭教育者的身份,主观臆断、感情用事、滥用批评。尽量以可能少的批评,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因此,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批评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探讨批评教育的规律,研究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在教育实践中,科学运用批评方法,教育便会收到好的效果,学生自然会得到长进和发展。

中心明确,论据充足。

后进生,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后进生”。或学习后进,或行为后进。当我们发现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时,有的老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批评”。

或许“批评”能够使其各种不良现象有所改善,但是,你会发现持续的时间不长,老毛病又犯,对于有些“老将”来说,他根本无所谓你的“批评”,在他的心里可能会有这样的念头:最多就是……

那么,在些许“批评”之外,我们不妨加个方式——“表扬”。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将”来说,我们更要睁大双眼,只要发现其有一点点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在其他同学看来是那么的平常,我们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而且表扬的时机最好是全班同学都在的时候。

就拿我们班这学期新来的胡*同学来说吧!胡*是个及其调皮的男孩子,开学初的那段时间在老师的嘴上最常提到的名字就是“胡*”,因为他上学经常迟到,课堂上喜欢做小动作,玩玩这个玩玩那个,课间时间经常与同学发生各种各样的小矛盾。(班主任 )因为这样,我们两个班主任、辅导员伤透了脑筋,给他调了一个又一个的座位。但是,不管跟谁坐在一起都会发生许多问题,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教育,跟家长进行沟通了好几回,家长也总说会配合教育,但,似乎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次,在数学课上,他不知怎么尽然主动举起了想回答的手,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想回答的欲望。我立即喊了他的名字,在他准确的回答后,我示意他如果可以再大声一点就更棒了(声音响亮是他的强项)。紧接着,他用极其响亮的音量再一次地进行了叙述。我马上停下了教学的脚步,在全班同学面前极其慎重地表扬了他一番:“今天这节课,胡*同学进步这么大,不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非常准确,声音还很响亮,老师喜欢进步了的胡*,胡*你真棒!(并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的手势)。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你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聪明的好孩子”。

在大家投去专注的目光时,胡*同学立即挺直了身子,双手重叠,两脚并拢,把脖子拉得老长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立即又表扬了一番:“同学们瞧,胡*同学坐的这个姿势多标准,大家要向他学习!”

……

那节课下课后,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教室时,从身边传来了一句:“老师!”,我停下了脚步,原来是胡*,他随即告诉了我一句:“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你刚才说我进步了,我好像很高兴!”我听完后,傻了,任教十余载,还从来没有听过学生说这样一句话。等我想说些什么时,发现他已经走了。但是,在我的脑海中,思绪万千……

从那以后,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几乎每节课都要找个机会表扬一下他,他也在我们的表扬下慢慢地进步着,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上课非常主动发言、作业认真完成、几乎不会与同学发生矛盾、会主动帮助班级做好事的孩子了。

可见,表扬的力量有多大啊!

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推荐访问:表扬 过程中 有效性

《教育过程中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